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> 详细信息

“辞沙”祭妈祖大典
项目类别: 民俗 所属区域: 深圳市南山区
入选名录: 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(2007)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(2007)
申报单位: 南山区天后博物馆 申 报 人: 龙辉
传 承 人: 谢顺轩(第一代)   黄月笑(第二代)   阮成洲(第三代)   叶丽璋(第四代)
项目文字简要描述
项目简介: “辞沙”祭妈祖大典是深圳市南山赤湾天后宫特有的一项传统民间习俗。“辞沙”即辞别沙滩,投入茫茫大海,去开辟生产或国事的新领域。活动时间一般在农历三月二十三(天后诞)和秋天举行。如今的“辞沙”祭妈祖大典,活动要进行三天,分别进行摆供品、点油灯、扎“鬼王”、竖“城隍”、集体拜祭妈祖、舞狮和武术表演、个体祭拜妈祖、烧“鬼王”、盛大祭拜仪式和烧“城隍”等程序。在南巫班子奏响的音乐声中,大批信众虔诚地祭拜妈祖,他们不断地给妈祖进香、叩拜,表达了对妈祖的崇敬之心,同时也祈求妈祖保佑平安,给家人带来吉祥幸福。“辞沙”祭妈祖大典这一独特的习俗,加大了赤湾天后宫的社会影响,使赤湾天后宫在全世界5000多座天后宫中被选为47个常务理事之一,在传承天后文化方面将更有作为,对加强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团结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将起到纽带作用,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,对海洋文化和信仰文化也有一定研究价值。
历史渊源: “辞沙”即辞别沙滩,投向茫茫大海,去开辟生产或国事的新领域。渔民和使臣为祈求天后娘娘的庇佑,将“太牢”(猪、牛、羊三种畜牲)的肚子挖空,填上草,放在海边,祭祀完毕后再沉于海底。后来“辞沙”成为从赤湾出海者启航前一种固有隆重仪式的名词。当时的“辞沙”祭妈祖活动,主要是在农历三月二十三“天后诞”和出海前举行。“辞沙”前,做生意的人,事先在天后宫周围搭起商铺,销售香烛和食品。主持人将各绅士的捐赠登记、造册、入库。主祭人将“太牢”先抬于大殿祭妈祖,然后移至沙滩,舞狮、唱戏、武术表演、杂耍……近千艘在赤湾港停留的渔船爆竹齐鸣,彩旗招展,盛况空前。经历明、清,“辞沙”祭妈祖大典这一习俗盛况空前,持续500多年,每年大典有众多珠江三角洲、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华人参加。1950年赤湾天后宫开始少量拆除,到1960年建设深圳水库及展览馆时,因材料不足,于是拆卸天后宫的木材和琉璃瓦予以补充,致使古庙全部拆除,这一传承数百年的“辞沙”祭妈祖大典也就此终止。1995年赤湾天后宫重光,“辞沙”祭妈祖大典得以恢复,由于填海原因,这一习俗由沙滩转移到宫庙举行,每年都有数万人参加,除不再将“太牢”(猪牛羊三种畜牲)沉入海底以外,其他祭拜方式仍保存原汁原味的习俗。活动时间是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“天后诞”期间和秋天举行。
分布区域的地理环境: 赤湾天后宫位于深圳市赤湾港,座落在珠江口东岸向西南伸展的南山半岛上,北倚大南山,南面伶仃洋,这里历来是由珠江口出发向外洋航行的起航地,门前是一个可停泊千余艘渔船的天然良港,与香港、澳门隔海相望。这里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,年平均气温22.4°C,夏长冬暖,气候温和,日照充足。过去珠江沿岸居民大多是以捕鱼为生,出海时必途经赤湾,明代时因航海业的发达,赤湾同时也成为过往航船驶出外洋前的重要锚地,并逐渐成为珠江口的一个重要港口。现在,赤湾港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港口,赤湾天后宫周边也兴建了许多楼房,居民倍增,道路宽畅,树木成林,成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。
相关文档
相关图片
相关项目
   舞草龙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(2007)
   大鹏清醮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(2007)
   天后宝诞祭典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(2007)
   沙井蚝民生产习俗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(2007)
   赛龙舟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(2007)